站内搜索

学为中心 应用取向 “师范+”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作者:王晓军 时间:2025-09-16 点击数:

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转型升格取得重大突破和“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时间节点,学校于9月17日召开全校秋季学期教学工作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质评中心在会上作题为“学为中心 应用取向:“师范+”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发言。主要从三个方面汇报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近期和中长期计划安排:

一、推动审核评估校院“两级落地”

(一)凝练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特色

通过整改精心凝练“两级落地 三维深化:评价牵引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为中心质量保障体系创新与实践”整改工作特色,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落地长效工作机制,深化“过程监控兜底线、评估认证促发展、评价研究强内涵”三维数智实践,深入研究“学为中心”质量保障学理逻辑,以“应用取向”高质量评估整改建设引领开启“十五五”新征程。

(二)建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长效机制

学校层面充分把握数智赋能转型升级窗口期,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顶层设计制度,做好教学质量专项评价机制和监控保障与质量文化建设制度文件制定、修订。二级学院制定相应环节的实施细则和制度机制,将“过程监控兜底线、评估认证促发展、评价研究强内涵”要求落到实处,形成整改案例。11月前,学校将编制《教学质量保障制度汇编》,充分整合各单位整改进展情况,撰写审核评估整改总结报告于12月底前提交四川省教育厅。具体以《关于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提质总结验收工作的通知》(绵师院质评字〔2025〕5号)文件为准。二级学院重点从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以问题导向强化内涵建设。完善制度机制,开展教学质量文化活动,凝练整改实效,重点突出课程与课堂,重点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体验。

(三)建立健全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

坚持以学科为龙头,凸显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核心地位,将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要求具化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内涵。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将“反向设计”思维贯通,梳理“正向施工”各环节质量保障要素。按照“评价牵引、产出导向、学为中心、数字赋能、师范为魂、应用扎根”原则,完善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保障体系。突出“师范+”融合创新,深入研究“怎么+”“+什么”,全面评价“应用取向”人才培养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推动内涵建设评价“三维深化”

(一)维度一:评估认证促发展

1.深入研制专项办法全面评价本科教学“学为中心”理念落实情况。厘清“学生中心”办学逻辑与“学为中心”人才培养逻辑。学校出台“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应用型本科学生专业发展质量持续跟踪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产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本科专业监测评估分类评价实施办法》《数据驱动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实施办法(试行)》等。把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拟定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评价制度,推动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完善评价监控体系全面落实“学为中心”理念。

2.全力推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及师范专业卓越建设。落实学校开学干部培训会精神,举全校之力,以专业认证为强有力抓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久久为功。明确“作战路线”和“施工图”,引导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生物制药等专业对标准备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9月30日之前提交系统,全力冲击首批认证。这是写入今年学校党政工作要点的重点工作。同步,其它专业要严格对标认证要求,认真做好全周期建设,绝不能懈怠。组织各师范类专业做好2025年度整改报备,全面启动对标卓越三级认证建设相关工作。

3.全覆盖分类开展课程评估深入落实“学为中心”教学理念。推动数字赋能教育创新育人模式,“学为中心”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撬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组织二级学院按照2025年修订后的课程评估文件在课程评估数字化平台上开展课程评估工作,并做好学校课程评估复评工作。以评促建,引导更多课程数智化,深化数智课程和数智课堂建设,促进课程教学和教材创新。

(二)维度二:过程监控兜底线

1.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要求,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学校出台《教师教学质量年度考核实施办法(试行)》,归口学科专业开展2025年职称评审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含二级学院考核和学校集中考核)和年度考核。

2.落实王杨副校长在开学干部培训会上讲话要求,深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技术并举”的教学改革,建立“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完善监控保障与质量文化建设制度,学校将出台《“师范+”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本科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本科教学工作质量考核与奖励办法(试行)》《关于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机制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监控教学运行和实践教学组织,监控过程与结果评价,牵引持续改进。

3.打牢学科专业评价的数据基础,组织做好2025年国家数据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状态数据填报及专业监测画像相关工作。组织撰写学校2025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本科专业质量报告。这是常规工作中自然而然的重点工作,一年一度,最能体现我们二级学院的数据意识,是数据驱动建设的最好载体,上一年度抓好了是为下一年度的各类评价打基础。今后,国家的大趋势就是要和监测评估画像的数据工作打通,既为我们划定兜底的红线,也为专业个性化画像提供服务,直接对接新高考招生改革。

4.推进基于产出导向的专业认证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升级教学质量保障平台,优化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校内版功能。

(三)维度三:评价研究强内涵

1.通过建实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建好平台,以研促评促改。印发《绵阳师范学院教育评价改革协同研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申请建立“四川应用型本科高校质量评价研究院”,做好四川省教育评价改革协同研究实验基地年度工作总结,提交质量评价典型案例。

2.设立评价及其改革研究专项课题,将专业认证建设专项、代表性课程教学改革专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专项和人工智能数据驱动质量评价专项课题申报、建设与结项作为经费划拨依据,有效发挥资源调配激励作用。

三、推动质量效能考核“四点提升”

(一)推进制度化组织评价落实落地,提升建设执行力。

(二)推进数智化督查评价课程教学,提升监控覆盖面。

(三)推进动态化数据驱动改进闭环,提升问题整改率。

(四)推进成果化导向助教助研助管,提升工作创新性。


绵阳师范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  地址: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电话:0816-2579625